四川农业与农机杂志社
 
/ / /
 
 
期刊名称:四川农业与农机
主办单位: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四川省农学会;四川省农业机械学会
国内刊号:CN:51-1743/S
国际刊号:ISSN:2095-3615
出刊日期:双月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中国知网收录
万方数据库收录
维普网收录
 
曾用刊名:四川农机
《四川农业与农机》杂志简介
2011年,经省厅和杂志主办单位同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我们完成了杂志主管单位由四川省农机管理局变更为四川省农业厅的手续。2011年7月我们向新闻出版部门进行了更改刊名和增加主办单位的申报。根据省厅任永昌厅长提议,刊名确定为《四川农业与农机》。2011年12月21日,我刊收到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审(2011)889号)“关于同意《四川农机》更名为《四川农业与农机》及变更主办单位的批复”,批复指出:同意《四川农机》更名为《四川农业与农机》,主办单位由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四川省农业机械学会变更为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四川省农学会、四川省农业机械学会。办刊宗旨为:宣传党和国家农业方针政策,报道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推动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机装备的普及,促进农业学术信息的交流,为推进四川现代农业发展服务。
《四川农业与农机》为综合性的农业技术刊物,双月刊,大16开,页码56页,内文全彩色,采用轻型铜版纸印制。
我们的办刊方针是:坚持立足四川、面向全国,技术性与指导性并重,突出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特色,重点报道四川农业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反...查看详情
 
/ 稿 / /
 
《四川农业与农机》投稿须知
《四川农业与农机》杂志系四川省农业厅主管,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四川省农机学会主办的公开出版刊物。本刊围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和农机化发展目标,涵盖种子、土肥、植保、质检、经作、粮补、技术推广、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内容,展开全方位报道,是融农业农机管理、经济、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杂志。
为进一步提高《四川农业与农机》杂志稿件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也为使作者投稿有规可循,特对所投稿件提出如下要求。
1 栏目设置及文章内容要求
文章简明严谨,立论正确,论据充足,文字简练,数据可靠,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栏目设置及字数限制如下:
1.1 宏观指导
刊载省、厅领导的重要讲话、指示,字数不限。
1.2 发展研究
刊载农业、农机化方面的调研报告及探讨、综述类文章,2000~4000字。
1.3 推广与培训
介绍科技推广、教育培训方面的经验和做法,2000~4000字。
1.4 农业工程
刊载机耕道、机电灌溉、农田基本建设等方面的文章,2000~4000字。
1.5 农业技术
报道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农机新技术及装备,2000字以内。
1.6 体系建设
介绍服务体系、产业园区建设及专业大户发展,2000字以内。
1.7 项目追踪
跟踪报道农业、农机重点项目(如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以及农机购置补贴等项目),2000字以内。
1.8 试验研究
刊载学术、技术类文章及实验报告与论文,2000~6000字。
1.9 专题栏目
(1)监理园地(与四川省农机监理总站合办),刊中报主要刊载监理消息动态,字数200字左右;监理工作探讨及经验交流,2000~4000字。
(2)农机鉴定与质检(与四川省农机鉴定站合办),主要刊载农机质量检测与管理方面文章,4000字以内。
1.10 市场纵横
介绍农业、农机市场动态,企业发展等,2000字以内。
1.11 其他栏目
根据版面,编辑部工作人员还将对文章字数进行调整。
2 文章格式
2.1 章、节、条、款的编号
按国家标准GB/T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的规定,科技论文的章、节、条、款的划分,编号和排列均应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写,即一级标题的编号为1,2……;二级标题的号为1.1,1.2,……,2.1,2.2,……;三级标题的编号为1.1.1,1.1.2,……;如此等等。详细参见GB/T1.1-1993和GB7713-1987。这一编号方式,著者、编者都应遵守。
2.2 题名(篇名)
一般情况下,题名中应包括文章的主要关键词,切忌冗长,用词应中肯、醒目、好读好记。当然,也要避免过分笼统或哗众取宠的所谓简洁,缺乏可检索性,以至于名实不符或无法反映出每篇文章应有的主题特色。
题名应简短,不应很长。我国的科技期刊,论文题名用字不宜超过20个汉字。使用简短题名而语意未尽时,可借助于副标题名补充论文的下层次内容。
题名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结构式、数学公式、生僻符号、简称、缩写以及商品名称等。
2.3 著者
文章署名人数不宜太多,而且应按论文工作贡献的大小顺序排列。对论文涉及的部分内容作过咨询、给过某种帮助或参与常规劳动的人员不宜按著者身份署名,但可注明他们曾参与了哪一部分具体工作,或通过文末致谢的方式对他们表示谢意。
科学技术文章一般均用著者的真实姓名,且应写全名;同时还应给出著者完成研究工作的单位或著者所在的工作单位和通信地址及联系电话,以表明知识产权的从属关系,并方便读者在需要时可与著者联系。示例如下:
XXX1 XXX1 XXX2 XXX1
(1.□□□大学教育系,陕西西安710062;2.□□□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1)
2.4 摘要
2.4.1 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如“本项目达到国际水平、”“本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该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等。
2.4.2 不要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题名是《XXXXXX的研究》一文,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写成:“为了……,对XXXXXX进行了研究”。
2.4.3 应采用第三人称表达。不要写成“我厂……”“我所……”“我院……”“作者”等,应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
2.4.4 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包括地名、机构名和人名),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2 .4.5 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处必须加以说明。
2.5 关键词
GB3179/T-1992规定,现代科技期刊都应在学术论文的摘要后面给出3~8个关键词。关键词的标引应按GB3860-1983《文献主题标引规则》的规定,在审读文献题名、前言、结论、图表,特别是在审读文献的基础上,逐篇对文献进行主题分析,然后选定能反映文献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关键词。不要为了强调反映文献主题的全面性,把关键词写成是一句内容“全面”的短语。
2.6 引言
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等同于摘要,或成为摘要的注释。引言中不应详述同行熟知的,包括教科书上已有陈述的基本理论、实验方法和基本方程的推导;除非是学位论文,为了反映著者的学业等等,允许有较详尽的文献综述段落。
2.7 正文
正文应充分阐明论文的观点、原理、方法及具体达到预期目标的整个过程,并且突出一个"新"字,以反映论文具有的首创性。根据需要,论文可以分层深入,逐层剖析,按层设分层标题。
写科技论文不要求有华丽的词藻,但要求思路清晰,合乎逻辑,用语简洁准确、明快流畅;内容务求客观、科学、完备,要尽量让事实和数据说话;凡是用简要的文字能够讲解的内容,应用文字陈述。用文字不容易说明白或说起来比较繁琐的,应由表或图(必要时用彩图)来陈述。资料的引用要标明出处。
撰写科技论文的第一大忌是教科书式的撰写方法。对已有的知识应尽力避免重新描述和论证,尽量采用标注参考文献的方法;对用到的某些数学辅助手段应防止过分注意细节的数学推演,需要时可采用附录的形式供读者选阅。
2.8 结论
结论是整篇文章的最后总结,但它不是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结论不应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主要回答“研究出什么”。它应该以正文中的试验或考察中得到的现象、数据和阐述分析作为依据,由此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
1)由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或实验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
2)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
3)与先前已经发表过的(包括他人或著者自己)研究工作的异同;
4)本论文在理论上与实用上的意义与价值;
5)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课题的建议。
2.9 参考文献
被列入的参考文献应该只限于那些著者亲自阅读和论文中引用过,而且正式发表的出版物,或其他有关档案资料,包括专利等文献。
2.9.1 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著录的文献要精选,仅限于著录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论著中直接引用的文献,无特殊需要时不必罗列众所周知的教科书中的一般知识性内容或某些陈旧性史料。
2.9.2 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公开发表是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报刊或正式出版的图书上发表。
2.9.3 采用标准化的著录格式。
1)专著
标引项顺序号 著者.书名.版本.其他责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示例:1 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250
2)期刊中析出的文献
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题名.其他责任者.刊名,年,卷(期)号: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示例:4 贝拉期.光纤陀螺仪样机的测试结果.刘燕华译.舰船导航,1990(4):74
3)技术标准
标引项顺序号 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示例:7 全国量和单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 3100~3102—93 量和单位.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
4)会议论文
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题名.会议名称,会址,会议年份
示例:9 惠梦君,吴德海,柳葆凯,等.奥氏体—贝氏体球铁的发展.全国铸造学会奥氏体—贝氏体球铁专业学术会议,武汉,1986
说明:此格式适用于学术论文和科技文章。一般的综述类、经验介绍类以及文字较少的文章不用采用此格式。
参考文献的著录形式还是比较复杂的,具体执行时请随时查阅GB 7714-1987的规范。
2.10 附录
附录是论文的附件,不是必要组成部分。
附录在不增加文献正文部分篇幅和不影响正文主题内容叙述连续性的前提下,向读者提供论文中部分内容的详尽推导、演算、证明、仪器、装备、曲线、照片或其他辅助资料,如计算机的图框和程序软件等。
附录与正文一样,编入连续页码。
3 其他要求
3.1 数字用法的规定
3.1.1 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下列情况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1)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等,如“20世纪90年代”、“2000—2001年(不能写作:2000—01年)”、“2001年12月25日”、“10时18分”。
2) 计数的数值,包括正负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比、比例等,如“100”、“26倍”、“95%”、“5/8”。
3) 物理量量值和一般情况下的非物理量值,如“400km”、“50MPa”、“270万元”、“45岁”、“11个月”、“4.5万册”、“550名”。
4) 图表中的数字及图表编号、代号、代码、序号,如“图21”、“表l”、“84062部队”。
3.1.2 必须使用汉字数字的情况,以下情况必须使用汉字数字。
1) 数字作为语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如“一律”、“三心二意”、“‘十一五’规划”、“二氧化碳”。
2) 中国干支纪年和夏历月日,中国清代和清代以前的历史年,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对这些纪年应该夹注公元纪年,如“丙寅年十月十五日”、“腊月十五”、“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藏历阳木龙年八月二十六日(1964年10月1日)”。
3) 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如“两三天”、“七八人”。在这种情况下,两个数字中间不能用顿号隔开。
4) 带有“几”字表示约数的数字,如“十几天”、“一百几十次”。
5) 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如“五四运动”、“五一国际劳动节”。
3.1.3按上下文选择使用的情况
在许多情况下,汉字或阿拉伯数字的使用应根据稿件中上下文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用“……多”、“……余”表示的约数及不精确的整数一般用汉字,如“十余件作品”、“一千多年”。但若文中同时出现一组具有统计和比较意义的数字,而且其中有精确数字,在用“……多”、“……余”表示约数时,为保持体例上的一致,其约数也可以用阿拉伯数字。如“全校有学生25 000人,其中获奖学金的有7 500多人,获其他奖项的有1 000多人”。
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的整数一至十,可以用汉字,但要照顾到上下文,求得局部体例上的一致。
3.2 量、单位和符号的使用规定
3.2.1 计量单位
必须采用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执行。使用各种量、单位和符号,必须按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单位名称和符号的书写方式一律采用国际通用符号。
3.2.2 符号和缩略词
符号和缩略词应遵照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如无标准可循,可采纳本学科或本专业的权威性机构或学术团体所公布的规定;也可以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编印的各学科词汇的用词。如不得不引用某些不是公知公用的,且又不易为同行读者所理解的,或系作者自定的符号、记号、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等时,均应在第一次出现时加以说明,给以明确的定义。
3.2.3 英文大小写及正斜体
单位符号应用正体,量的符号应为斜体。表示数值的符号应与表示对应量的符号不同。
3.3 图
3.3.1 文中所有附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要简洁、规范。
3.3.2 图应编排序号。每一图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图号置于图下。必要时,应将图上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实验条件等用最简练的文字横排于图题下方,作为图注。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此三者只有在不必要标明(如无量纲等)的情况下方可省略。坐标上标注的量的符号和缩略词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3.4.3 照片要求主题和主要显示部分的轮廓鲜明,清晰度和对比度良好,便于制版。如用放大缩小的复制品,必须清晰,反差适中,照片上应该有表示目的物尺寸的标度。
4 投稿方式
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框内注明“投稿”字样。作者应提供详细的通信地址及联系方式(电话、E-mail等),并与编辑部密切合作,积极配合编辑部进行论文修改,提供与论文发表相关的各类材料。
通信地址: 成都市锦江区牛沙路5号《四川农业与农机》编辑部
邮编: 610066
点击在线投稿

 
/ / /
 
/ / /
 
 
/ / /
 
 
 
 

(c)2008-2018 学术规划网

 

本站产品最终解释权归NDHX.NET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